冷鏈物流(ColdChain Logistics)泛指冷藏冷凍類食品在生產、貯藏運輸、銷售,到消費前的各個環節中始終處于規定的低溫環境下,以保證食品質量,減少食品損耗的一項系統工程。它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制冷技術的發展而建立起來的,是以冷凍工藝學為基礎、以制冷技術為手段的低溫物流過程。
主要適用于三類產品,包括初級農產品(蔬菜、水果、肉類、水產品、花卉等),加工食品(速凍食品、禽、肉、水產等包裝熟食;冰淇淋、奶制品、巧克力、快餐原料),以及特殊商品(藥品等)。
主要組成部分以及分類
主要組成部分
1)溫控保溫:包括恒溫冷庫與氣調冷庫。其中氣調保鮮就是通過氣體調節方法,控制空氣中的氧氣濃度,達到保鮮的效果。
2)冷鏈倉儲:冷鏈倉儲一般用于生鮮農產品類,通過倉庫對商品與物品的儲存與保管。是產品生產、流通過程中因訂單前置或市場預測前置而使產品、物品暫時存放。集中反映工廠物資活動狀況的綜合場所,是連接生產、供應、銷售中轉站,對促進生產提高效率起著重要的輔助作用。
3)冷鏈傳輸:在一定溫度下,通過對所需的傳輸機械設備、器具等的使用,達到對生鮮農產品的分類揀選、包裝。
4)冷鏈裝卸:冷鏈裝卸時要進行物品溫度檢測。冷藏、冷凍物品的卸貨時間需要按規定要求,對卸貨車輛與卸貨倉庫進行密封處理,保證卸貨期間物品溫度升高控制在允許范圍。且卸貨作業中斷時,要即時關閉運輸設備廂體門,保持制冷系統保持正常運轉。
5)冷鏈信息化控制:信息技術是現代冷鏈物流神經系統,通過系統信息平臺的支撐,易于實現對企業全部資源進行戰略協同管理,降低冷鏈物流成本,提升冷鏈物流企業市場競爭,提高冷鏈物流企業管理水平。
6)冷鏈運輸:指在運輸全過程中,無論是裝卸搬運、變更運輸方式、更換包裝設備等環節,都使所運輸貨物始終保持一定溫度的運輸。冷鏈運輸成本高,而且包含了較復雜的移動制冷技術和保溫箱制造技術,包含更多風險與不確定性。
7)冷鏈檢疫:檢驗冷鏈檢疫檢驗需要建立規范有序的食品檢疫檢驗工作,安排專人管理運輸量大、距離遠和污染概率高的運輸工具,做好常規的清洗、消毒等衛生處理,并落實冷鏈物流的實時監控和溫度記錄工作,確保食品在運輸過程中質量狀態符合要求,保障進口食品安全衛生。
分類:
1)全程冷鏈:指從倉庫到分揀基地、最終配送到消費者全程溫控,或不入庫,由原產地直接溫控發貨,一般在自建冷鏈物流中使用。優勢在于商品的新鮮程度和物流配送速度的保證上。
2)半程冷鏈:依托于城市間干線冷鏈運輸,以城市冷庫為節點,配合最后一公里的落地完成宅配,一般為原有的B2B冷鏈業務延伸至B2C業務型。優勢在于能夠快速復制,劣勢在于輾轉幾家物流承運商,極易影響產品、服務品質。
行業標桿—日本冷鏈物流
日本冷鏈物流在技術、設備系統、運營管理、市場成熟度方面都處于世界領先水平,日本農產品冷藏流通率達95%,農產品運輸腐壞率低于5%,生鮮農產品的運輸成本占整個農產品銷售成本只有30%左右。
1)溫度帶嚴格劃分
按照《日本冷庫法》規定,冷庫溫度帶有4種分類方法,以7等級溫度帶的分類方法為主:按照冷庫溫度的不同,日本把冷庫分為C3級、C2級、C1級、F1級、F2級、F3級、F4級等7個等級。目前,日本冷庫85%以上為F級冷庫,并且以F1級冷庫最多,而C級冷庫中又以C3級冷庫居多。
針對貨品性質,冷鏈物流企業分為冷凍、冷藏、恒溫3個溫度帶進行分裝配送。冷凍運輸車輛溫控在-18℃~-22℃,運送如速凍食品、肉類、水產類、雪糕、冰淇淋等貨物;冷藏運輸車輛溫控在0℃~7℃,運送如水果、蔬菜、飲料、鮮奶制品、熟食制品、各類糕點、各種食品原料等貨物;恒溫運輸車輛溫控在18℃~22℃,運送如巧克力、糖果等貨物。
2)采用冷凍車和保冷車運送不同性質的貨物
冷凍車搭載的貨架裝有隔熱結構裝置和制冷劑,一般采用機械冷凍方法對貨物進行冷卻。運輸過程中,冷凍車中或貨物內安裝記錄器并實時監測溫度,當溫度發生大幅度變化時,工作人員能夠通過記錄器判斷出故障發生的時間和原因。保冷車則不使用制冷裝置,完全依靠由特殊材料制造的車體來保持低溫,并安裝GPS(全球定位系統)和信息通信裝置,發送車輛行駛位置和車門開關過程等數據。
3)高性能包裝料以及采用可多次循環使用的運輸容器以降本增效
如日本在櫻桃、桃、草莓等易碰傷水果的包裝上廣泛使用緩沖材料,并使用特制的保鮮箱,吸收水果散發的乙烯成分,控制水果過熟。此外,配合冷藏運輸,有時需要使用泡沫塑料包裝,在包裝內加制冷劑。日本在農產品運輸上廣泛使用標準尺寸的折疊式運輸箱,運輸時可疊加擺放,卸貨后可折疊起來不占用運輸空間,且可多次循環利用。
3)精細化冷庫管理
日本的冷庫按使用性質劃分,可分為營業用冷庫和自營冷庫,冷鏈物流企業自用倉庫比例較小,大部分為營業用的公共倉庫,營業用冷庫數量占全部冷庫數量的57.6%,冷庫容積占全部冷庫容積的88%,貨物年間周轉數已超過6次。
4)機械化全程操作以及信息化廣泛使用
企業的冷鏈物流作業中鏟車、叉車、貨物升降機、傳送帶等機械的應用程度較高;倉儲環節中,自動化立體倉庫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完全采用機器設備進行生鮮產品的存取;配送中心的分揀設施、拼裝作業安排猶如生產企業的生產流水線一樣,配套機電一體化控制系統、計算機管理系統、數碼分揀系統,不但解決了勞動力不足的問題,而且還降低了分揀錯誤率,提高了物流企業的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此外,廣泛使用電子數據交換系統,提高了信息在國際間傳輸的速度和準確性,使企業降低了單據處理成本、人事成本、庫存成本和差錯成本,改善了企業和顧客的關系,提高了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為了進一步提高冷鏈物流信息化運作效率,日本政府著手了一系列冷鏈物流信息化政策方面的改革,其目的是進一步放寬對冷鏈物流信息化業的規制,使其完全按照市場運作的規律更加富有活力地發展。
5)一體化物流中心
近幾年日本一些物流企業開始發展集加工、包裝、配送為一體的新物流中心,不僅具有充實的運輸配送功能、良好的流通加工能力、最新的避震設施及安全設備,并且與周邊城市形成良好的交通便利,為客戶提供了一站式精細服務,輻射區域范圍的配送需求。除了作為物流中心的功能,食品加工流通中心的功能也是運營的特色之一,中心為商家提供諸如包裝、凍品解凍、急凍食品等增值服務,滿足不同溫區產品的精細化要求。